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看5倍于课本的“闲书”,孩子才能形成语文能力。各年龄段合适的书,你选对了吗?(附人民日报推荐书单)

   日期:2025-01-29     来源:www.kouyuyingyu.com    浏览:775    
文章简介:央视的朗读者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。董卿在节目非常动情地说到:朗读是每个人。

央视的朗读者节目火遍了大江南北。董卿在节目非常动情地说到:朗读是每个人。总有一段文字影响你生命的成长,总有一个人在你生命中抹不去痕迹。

《朗读者》自开播以来,便圈粉无数,收视率极高,仿佛每人都愿成为一位闪光的“朗读者”,用声音传递文字的美,让生活变得多彩。

谈到朗读,不能离开阅读。在阅读中积累深厚的文化涵养,在坚持朗读中感受文字的魔力,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。

有专家研究证明: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-5倍的时候,才会形成语文能力。

在这个方面,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:她所带的一个班自一年级开始,至小学六年级毕业,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,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,300多首古今诗辞,1000多条成语,因此她的学生文笔流畅,出口成章。

一个多念书的人,其视线势必开阔,其志向势必高远,其追求势必执着。也就是说,多念书,不只能使人变得视线开阔,常识丰富,而且还能使人具备远大的理想,执着的追求。

总之,一个人有了念书的习惯,他的一生才不会不感到寂寞,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,同时还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,不断成长的人。相反,假如一个人没念书的习惯,就会变成一个容易寂寞,容易烦躁,眼界不宽的人。

怎么样培养阅读习惯:别错过重点期

1935年,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、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像小鸭、小鹅这种动物,一直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首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。譬如:首次见到的是母鹅,就追母鹅;首次见到的是人,就追人,以为人就是我们的母亲。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维持。假如在这一两天内,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,那样过后,母鹅或人与小鹅再如何接触,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,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。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“印刻现象”,把小鹅的这个时期,叫重点期。

海量“狼孩”“猪孩”的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,他们大多都是从8岁左右让人发现、拯救,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、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、矫正。但,再好的教育条件,也没能使她们恢复“人性”,她们落下了“弱智”的终身残疾,缘由就是错过了学习的“重点期”。

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,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,包含人,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,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:在哪一个阶段什么技能先发育,什么技能后发育。假如父母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,在孩子什么大脑技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,对孩子当令推行教育,则成效就要好的多。反之,错过了大脑发育的重点期,再对孩子推行教育,成效就要差很多。

作为称职的爸爸妈妈,在教养我们的孩子时,就应该认识到重点期有哪些用途,很好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点期。把握住了“重点期”,教孩子才会就会事半功倍!
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合适读什么书?

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了书,发现孩子不喜欢看,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,诸不知有时缘由不在孩子身上,而在父母自己身上。大概是父母选的书不合适孩子看,二是选的书困难程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。

不一样的年龄有不一样的心理特征,认知水平也不同,专家觉得:10至14岁的少年,心理结构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,情感渐渐定向社会化,他们可以理解情感比较细腻,内蕴较为深厚的文学作品。但同时情绪上又非常不稳定,精神上带有很主观的倾向,自我意识发达,有了抽象思维能力,可以剖析问题,批判地考虑问题。因此,合适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读物,应该拥有更深刻,更系统,更全方位的教育内容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